Emai:marketing@videisimo.net
业务咨询专线:400-780-8018
Tel: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 marketing@medicilon.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川大路585号
邮编:201299
电话:+86 (21) 5859-1500(总机)
传真:+86 (21) 5859-6369
© 2023 上海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官网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沪ICP备20778367号-3
业务咨询
中国:
Email: marketing@videisimo.net
业务咨询专线:400-780-8018
(仅限服务咨询,其他事宜请拨打川沙总部电话)
川沙总部电话: +86 (21) 5859-1500
海外: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药物给药途径指药物的不同给药方式。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外用、吸入、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等。每种给药途径的吸收快慢都不同。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和特定实验的适宜性,研究人员需要熟悉各种途径,才能以最佳的方式对动物进行给药,得到科学且合理的实验结果。给药途径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便利性和依从性,还取决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征。因此,了解各种途径的特点和相关技术是进行PK/PD、生物分析及安全性评价等临床前研究的关键。
通过口服给药,药物从胃肠道被吸收登录全身循环。口服途径是最经常使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但需要注意有些药物由于因本身的理化性质而导致吸收较差、或者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及因消化酶和胃酸等而被破坏,最终导致登录体内的药量减少,疗效降低。口服药的常用剂型有片剂、胶囊、颗粒剂、粉剂、悬浮剂、酏剂等。
皮下注射给药是将药液注入皮下结缔组织,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登录血液循环的方法。当药物分子尺寸太大而无法在肠道中有效吸收或需要比口服途径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或更快的吸收速率时,可采用皮下注射途径。皮下给药途径因其高生物利用度和快速起效而被广泛用于施用不同类型的药物。此外,皮下注射与其他注射方式相比有显着的优势,皮下注射比静脉注射疼痛更轻,感染风险也更低。此外,对于那些需要多次剂量的患者来说,皮下注射比肌内注射提供了更广泛的替代部位。凡是易溶解、无刺激性的药物以及菌苗、疫苗、细胞等,都可以进行皮下注射。
皮内注射是一种将药物浅层注射到位于表皮和皮下组织之间真皮中的药物注射方法。主要用于三种目的:①为了预防过敏而进行的药物试验;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③疫苗接种。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通常会感觉到比较痛,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前臂内侧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易于可视化,并且可以评估反应程度。
皮肤结构层示意图
绝大部分的药物需要被机体吸收登录血液循环后才能发挥药效。药物经静脉注射后不经消化吸收,直接登录血循环,起效迅速,不受食物等因素影响,可发挥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有些药物因不易被胃肠道吸收,或对酸碱、消化酶等不稳定,或对消化道刺激大,不能经口服途径给药时,也需使用注射给药。
❖ 起效快速;
❖ 生物利用度高;
❖ 可避开胃肠道的影响;
❖ 可避开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
❖ 对于无法口服用药患者和昏迷患者,可用静脉输液维持药物有效浓度等。
瘤内注射是图像引导下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入瘤体内治疗方法的统称。药物首先弥散到注射区域,在局部达到较高的初始组织浓度,然后逐渐登录到体循环中,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优势,可使用更高剂量,耐受性更好。肿瘤内给药,药物可直接登录肿瘤引流淋巴结,该淋巴结则是启动和维持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关键枢纽。
此外,肿瘤内免疫治疗是一种提供独特治疗和探索环境的策略,可以更好地了解转移性癌症患者肿瘤病变的免疫环境。瘤内注射促炎性物质,可助免疫细胞一臂之力,解决棘手的“冷肿瘤”问题,将冷肿瘤变成热肿瘤,提高癌症免疫疗法的反应率,同时降低其全身暴露和毒性。瘤内免疫疗法提高了针对肿瘤的免疫力,并改变了目前针对转移性和局部癌症的联合疗法,以延长其生存期。
❖ 良好的安全性;
❖ 药效快;
❖ 局部应用量少,价格相对低。
瘤内注射与静脉注射比较[1]
鞘内注射给药是一种可绕开血脑屏障提供脑脊液药物浓度的给药途径,鞘内注射给药是通过腰穿将药物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从而使药物弥散在脑脊液中,并很快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鞘内给药可在不经过血脑屏障的情况下,使药物随脑脊液循环自然到达蛛网膜下腔各脑池,并弥散整个脑室系统,短期反复给药,可使药物维持一定的有效浓度,是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和治疗颅内感染的方法,但需要综合考虑治疗风险和患者病情。
小脑延髓池常被用于采集脑脊液和中枢给药等治疗。而近年来小脑延髓池内注射已被开发用于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输送。随着核酸类药物的开发突飞猛进,多款药物陆续获批上市。寡核苷酸及AAV新药研发临床前体内药理面临两大挑战,如何有效地将这类新分子递送到靶器官组织,如何解决安全性问题。而小脑延髓池内ICM注射就可以有效递送定向大脑的寡核苷酸。
猴脑中小脑延髓池 (CM) 的定位示意图[1]
❖ Compound A 药代动力学分析:用于分析脑脊液中Compound A浓度的 LC-MS/MS 分析方法由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官网分析实验室开发。
❖ Aβ40/Aβ42 分析:脑脊液中的Aβ40/Aβ42水平由AG真人国际(中国)官方官网分析实验室使用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
经过20年的沉淀积累,我们具备多种动物实验给药途径的专业技能,包括口服、皮下、静脉、及高难度的鞘内注射,小脑延髓池内注射等,可对各类靶点的活性小分子、PROTAC、抗体、ADC、核酸药物、细胞治疗等多种药物提供全面系统的一站式临床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