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的诱惑与博弈
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近年来受到资本青睐的程度越来越高,是因为一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二来政策改革红利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而在医疗健康产业各细分领域中,制药投资回报率高居榜首,这之中,创新药无疑又是最受资本关注且发展最快的领域;对每一个投资人都充满了诱惑和挑战,成为了专业,商业和资本的多重博弈。
由仿制药到仿创到创新的模式是大型药企创新转型的关键
中国市场与我们最常对标的欧美市场不同——以美国为代表的创新药水平高度发达是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完善的体制促进到良好的商业氛围搭建的体系结晶,同时美国又是一个商业保险为主的市场,高度鼓励创新,高度自主定价,人均医疗支出高达数千美金,其“土豪”程度绝非国内药企可望其项背。国内的大型企业从仿制药到创新的转型则必须找到自己的模式。
恒瑞医药是国内创新药研发的领军企业,近年来创新药陆续获批,其中不乏在研产品创新性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恒瑞从仿制向创新转型所采取的策略是:由抢仿到创仿(me-too,me-better);先国内新药上市,后国际新药上市;先仿制药国际化,后创新药国际化。这种转型模式和当年日本武田制药的发展历程非常类似,在率先实现仿制药国际化和国内专利药上市之后,创新药逐步登录全球市场,成长为世界前十五位的大型制药公司。
研发驱动型小型药企模式将一枝独秀
这一模式是国内PEVC投资机构最关注的。过去十年,市场对大品种情有独钟,以至于忽略了国内致力于新药研发的创新性企业。在行业政策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相信一批小型研发型企业会在未来的竞争中一枝独秀。
百济神州是一个典型例子。公司专注于开发和推广靶向和免疫肿瘤治疗,在研产品线包括新型小分子口服靶向类和单克隆抗体类抗癌药物,并已有部分产品登录临床试验阶段。公司在早期就开发了一个癌症生物学平台,通过与国内领先的肿瘤中心建立密切联系,可获得大量肿瘤活检标本和组织样本,构建新的体内、体外和细胞生物学水平肿瘤模型,从而更好地选择靶点,并筛选和评估可能具有显著单一或组合疗效潜力的药剂。目前公司有4个药物登录临床 。百济神州股票于2016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模式是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平衡
海外一款创新药的研发大概需要10-20年10亿美元投入,新药研发周期长,费用高,还承担高风险——一款新药IND后最终通过所有临床研究的成功率不超过12%,新药研发注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作为投资机构,必须有一套投资逻辑在收益和风险中寻求最佳平衡。
首先,对于团队,有药厂工作经验,经历过新药研发的流程,在一个细分领域有多年经验的积累,重复创业者对大平台和初创公司的切换会更灵活,对于研发人才,应有国际视野,而团队中销售人才也十分关键;
其次,对于领域,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系统用药等市场大、需长期用药的领域应着重关注,但全新的靶点,或海外还没有验证过商业价值的靶点而国内已经趋之若鹜的,应尽量回避,对于非专业机构投资人对于个体的风险可能很难承受;
最后,近年来新药政策及创新环境加速改善,配套研发体系也日益健全,越来越多有实力的创业者选择回国创业,对于国外在研品种,国内快速跟进的me-better或me-different新分子药物应重点关注,尤其是大病种,相关民生,有希望减轻医保负担的产品。
2016年是资本投资国内创新药最多的一年,再鼎医药在B轮融资中获得了逾一亿美元的投资,天演药业与华领医药先后获得了2亿元和3.1亿元的融资;2016年11月,信达生物制药宣布成功完成2.6亿美元的D轮融资,创下了2016年单笔投资金额记录,本以为这是2016年中国医药创新投融资收官之笔,2016年12月底,亚盛医药完成5亿元B轮融资,使得2016年创新药融资金额再创新高 。2017年伊始,歌礼药业完成1亿美元的B轮融资,天境生物获得1.5亿美元融资,我们相信今年仍将是创新药融资的火热年。
创新药投资逻辑无论如何发展回报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创新药投资的退出机制很关键,不同阶段的投资退出机会也不同。中国未来5-10年,早期投资的退出机会最多,而后期的投资,如创新药的二三期临床阶段,必将面临退出机会逐渐单一,相对来说风险却并非显著降低。所以不同机构根据自身偏好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十分关键。
除了着眼国内市场,越来越多国内创新药公司有实力做到全球first-in-class,未来走向海外市场或license-out的潜力为公司价值上升提供更大潜能,和回报直接相关。
另外,如前文提及,中国创新药公司团队早期通常以研发为主,而新药从研发到临床到最终上市需要多部门团队配合,尤其最终的登录市场和销售,往往是以研发为驱动的创业团队所不擅长的,销售数字最终反映公司的市场价值,和回报直接相关,这也是投资人在评估和帮助企业方面需提高的实力。
分享到: